医生,我最近总是感到乏力!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教你从饮食起居彻底摆脱“夏乏”

阅读量:152 | 发布时间:2025-07-30 14:54:33

最近,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门诊,32岁的白领张先生(化名)向周天梅主任诉说着他在过去两周的疲惫状态。他的描述引起了周主任的重视:虽然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,张先生却总感到乏力,空调房待久了甚至关节僵硬,饮食上也出现了问题,体重还悄然下降了5斤。这一系列症状让他担心自己可能得了重病。

医生,我最近总是感到乏力!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教你从饮食起居彻底摆脱“夏乏”

经过周天梅主任的检查,她发现张先生的舌头显得肿胀,舌苔白腻,脉象软缓。在综合考虑症状后,周主任判断他是因为“暑湿困脾”,这也是近期中医内科门诊的高发病症。随着夏季的到来,该医院类似的“夏乏”患者明显增多,尤其是写字楼的白领和学生群体。

周天梅主任指出,夏季的阳气浮于体表,内在则相对虚弱,容易受到“夏乏”的侵扰。正常情况下,夏季人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稍微打个盹会感到精神恢复,但像张先生这样在休息后依然感到乏力,并伴随腹泻和关节不适,就属于病态困乏。

周主任解释,与正常的夏季困倦不同,病态困乏的人在休息后仍然感到精神萎靡,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和大便异常等状况,这表明身体在向我们发出“阴阳失调”的警告。很多患者的习惯,比如长时间待在温度为20℃的空调房内,午餐选择冰奶茶和炸鸡,晚上熬夜玩手机,这都会进一步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形成“越睡越累”的恶性循环。

为帮助张先生恢复健康,周主任制定了化湿健脾的药方,并建议他调整作息,避免熬夜,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,同时将空调温度调至26℃以上。一周后的复诊显示,张先生的疲乏感明显减轻,食欲也有所改善。

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夏季困乏的成因主要可以归为三类:第一类是内热旺盛,夏季的高温和熬夜容易导致内热上升,从而引发烦躁、失眠和疲乏,可能还伴随长痘和口腔溃疡等;第二类是寒邪侵袭,长时间呆在空调房、贪吃冰饮会导致寒邪入侵,引发全身不适、乏力甚至腹泻;第三类是体质虚弱,本身气血不足和脾胃功能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,会出现食欲不振及疲乏的现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体质的人在“夏乏”方面的表现各异。例如,火热体质者可能会感到烦躁和口干,脾胃虚寒者容易腹泻和畏寒,而气血不足者在外观上则可能显得面色苍白、言语无力。

基于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的理念,周主任强调夏季的养生应兼顾“防困”和“养阳”。在起居方面,建议顺应自然规律,晚上11点前入睡,早上6-7点起床,顺应阳气的升发。同时,在午时(11:00-13:00)适当小憩15分钟,能有效缓解午后困乏。

饮食方面,内热旺盛的人应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,如绿豆、冬瓜和苦瓜,而脾胃虚寒者则需要远离冰冷和生食,烹饪时可加入生姜和花椒等温性调料。此外,气血不足的人可以多吃山药等能够健脾补气血的食物。总之,保持脾胃健康是减少疲惫感的关键。

同时,保持适宜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,建议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轻松的运动,如散步或练习八段锦,以顺应阳气的升发规律,避免在正午烈日下运动。在运动时,要以“微微出汗”为宜,过度出汗反而会导致津液耗损,加重疲劳。

情绪调节同样重要。夏季“心火旺”容易让人感到烦躁,中医认为生气会消耗阳气。因此,每天可以听半小时的舒缓音乐,或者进行短时间的冥想,保持心情平和。睡前做一些坐姿八段锦也能有效缓解疲劳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对于“夏乏”的调理切忌盲目用药。周主任提醒,不同体质的人在用药方面应有所区别,火热体质者使用滋补药物可能会适得其反,而脾胃虚寒者使用寒凉药物也会加重症状。因此,选择针对性的中药,如火热体质者可以选择金银花和菊花,而脾胃不足者则可以选择生姜和人参,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。

总之,针对性地调整方法和饮食,才能让调理效果事半功倍。无论是日常养生还是应对“夏乏”,都可以借助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来提升整体的生活品质与健康水平。



推荐阅读 / SUGGESTIONS